
黄骅港创新引航,开启高效作业新模式
近日,黄骅港迎来多艘20 万吨级矿砂船集中到港,传统引航模式难以应对大型船舶同时靠离港需求,港口生产面临挑战。为解决这一难题,黄骅港引航站携手港口、海事、代理等部门迅速建立协同机制,推出 “开靠套泊” 引航方案,利用临时停泊区进行套泊作业,保障港口高效运转。
4 月 8 日,黄骅港引航站成功完成两艘 20 万吨矿砂船 “开靠套泊” 作业。当日,“名氏风 EMPRESS MISTRAL” 轮(船长291.5米、吃水17.39米)需在潮水窗口期乘潮进港靠泊矿石K04#泊位,而对应泊位的“纳蒂尔 CAPT NATURE” 轮(船长288.87米、吃水9米)因完货较晚不能如期离港,按传统模式,“名氏风” 轮需等待12小时之后的下一个高潮窗口期才能靠泊。引航站紧急组织研判,综合离港船舶完货时间、潮汐、拖轮配置等因素,决定采用 “开靠套泊” 新模式。作业过程中,引航员刘树谦完成 “纳蒂尔” 轮离泊驶入待泊区后,另一名引领 “名氏风” 轮进港的引航员李书辉,紧盯离泊船动态,在航道 262# 浮筒下线驶入港池顺利靠泊。这一高效作业赢得港方与船方高度称赞。
此次“开靠套泊” 引航新模式的成功实施意义重大,实现 “离泊 - 进港 - 靠泊” 无缝衔接,避免泊位空置,大幅提升航道使用效率。这不仅是黄骅港优化船舶调度的有力举措,更是助力港航企业生产、优化营商环境的新突破,为港口未来高效发展注入强劲动力,有望在后续运营中持续释放效能,推动港口业务迈向新高度。
- 上一篇:站工会组织赴济南春游活动[ 03-31 ]
- 下一篇:没有了!